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副刊
2024年09月02日

武城战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北平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奋起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面开始。在党中央领导下,武城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党员和人民与日伪杂顽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优秀党员牺牲在战争年代,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期间,武城全县人民共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红色档案·武城党史》系列特辑之武城战事选取其中25场战役,分期向大家进行详细介绍。峥嵘岁月,记录下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累累罪行,展现了武城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气节。

 

战事一:官庄战斗

 

武城县城西城门

 

1938 年9 月21 日上午, 侵华日军驻恩县部队骑兵30 多人,突然来到两生官庄村。进村后, 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上午10点进村到12点,无辜杀死村民7 人,烧毁房屋十余间。活动在官庄一带的恩县抗日义勇军第一团得知后,团长王化三( 后投靠日军, 任恩县伪县知事) 率部400 余人,手持旧杂武器,趁日军吃饭、休息时,突然包围了两生官庄村。下午1 点左右,义勇军以猛烈的火力向日军射击,当场击毙日军6 名,重伤4 名。日军拼命爬上地主院内的土楼,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压制了义勇军的火力。义勇军凭借地形熟悉,与日军周旋。下午3 点左右,义勇军3 名战士牺牲,5 名受伤。为避免更大损失,义勇军主动撤出战斗。下午5 点,日军在村中抢了马车, 拉着日军的死尸和伤兵逃回恩城。

官庄战斗是恩县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的英勇一役。这次战斗虽然未能达到全歼这股日军的目的,但是它却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热忱,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战事二:拾合乡民团抗击日军

 

1938年10月16日凌晨,驻德日军沿德(州) 恩(城)公路南下,由东南向西北包抄驻扎于四女寺村的恩县义勇军二团。上午10时,日军骑兵、步兵分路齐进,对四女寺形成包围圈。被编为抗日义勇军二团二营的拾合乡自卫民团,在营长宋景周、副营长李兰亭的率领下,在村东阻击日军。11时,日军在六〇炮的掩护下, 从村东向村内进攻。二团副团长徐银祥贪生怕死,带领一营、三营撤退逃跑,二营陷入重围。宋景周、李兰亭率部撤入巷内与日军死战。宋、李2人身先士卒,带领全营战士在四女寺村反复转战,从上午11 时激战到下午5时,打死打伤日军多名,二营也受到了很大损失。5时后,日军的进攻愈加凶猛。李兰亭被困在一家药店,他躲在门后连续击毙6名入院内日军后,不幸中弹身亡。经过激烈巷战, 宋景周身边只剩下10余名战士。他命令战士们趁天黑突围,自己掩护,当撤到村西时,不幸腰部中弹负伤,护兵要背他突围,他决意留下掩护,当战士们冲出重围后,宋景周艰难地爬到村边一个秫秸垛里,用最后一颗子弹击毙了冲上来的1 名日军,自己因流血过多而牺牲。这一战共击毙日军20 余人, 打伤100 余人, 二营牺牲200 余人。除少数人冲出重围外, 其余壮烈牺牲。

战后,拾合乡人民捐款,为抗击日军英勇捐躯的宋景周、李兰亭及二营战士于蒋家佛堂村西建立了纪念碑。宋景周墓前纪念碑上的碑文是“为国捐躯”, 李兰亭墓前纪念碑上的碑文是“媲美二颜”,两块纪念碑至今完好地竖立在宋、李墓前。

 

宋景周墓

 

李兰亭墓

 

战事三:游击队迎击日军

 

武城县伪警察局

 

1938 年11 月15 日,日军独立第二混成团及一一四旅团一部共计3700 多人,对冀南区进行第一次全面进攻。日军1000 余人,在坦克和飞机的配合下,由临清向武城进犯。国民党武城县长兼武城抗日游击队队长徐占奎,在对敌情侦察不明、对日军兵力估计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率游击队和二、四区队共300 余人在大商庄、小商庄、王同庄一带迎击日军。经过激战,四区队队长崔久长阵亡,游击队及区队伤亡100 余人,日军第一次侵占了武城。日军进城后纵火焚毁文庙、县政府等部分房舍建筑,于第二天退出县城,继续北犯。武城经此战役后,国民党抗日游击队及各区队人员纷纷逃亡,地方武装遂告瓦解,徐占奎率残部投奔胡和道。年底,日军又犯武城,占领县城,委任汉奸张呈瑞为伪县长,同时网罗一部分社会渣滓组织伪政权,委任吴泽民为三区伪区长,赵居堂为保卫团长。日军占领县城不久,又在武官寨、何刘屯(现属河北省故城县)建立据点。武城人民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