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综合
2025年07月14日

乡村振兴不仅要低头耕耘,更要学会“云端”发声——

流量“线上突围” 让乡村振兴又“潮”又有“料”

□ 李洁玲 姚月红

 

当蜜桃压弯枝头,邻村人还在等着收购商时,李家户镇的村民已经在桃园里开始“喊麦”了!

“家人们!看看这油桃外表、蜜桃口感的龙峰桃!现摘现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记者看到王家户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海正站在西店村龙峰桃园里对着直播设备卖力地推销。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他还对着镜头紧张到忘词,现在已经是坐拥5000+粉丝的“乡村带货达人”了!

“我第一次直播的时候就在我家,从开始到最后直播完了,我都不知道我怎么过来的那一个半小时,但是其实直播嘛,也就是一个熟能生巧,把知识储备好,把咱自己的产品,如实地给直播间的朋友们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天天播也就不紧张了。”王连海对记者说。

大家以为直播带货得有高大上的设备?不存在的!李家户镇直接玩起“共享经济”,在王家户村建了一个共享直播小院,不仅背景板能切换成各村特产,就连设备、灯光等都是村民自发“共享”,主打一个“花小钱办大事!”

“像咱的桌子,是一个村民开饭店剩下的餐桌,货架是一个开超市的村民给赞助的,还有补光灯,也是村民开饭店不干了赞助给我们的,手机嘛,都是我们自己平常用的手机,所以说我们是没投入。”王连海介绍说。

直播间建成了,直播人才哪里找?别着急!不会拍视频?不会喊话术?安排!电商专家手把手教怎么写爆款文案,老主播带着新学员在直播间实战演练,培训完直接就能开播赚钱!现在全镇已经走出十余个“全能新农人”,个个都是“会营销、会剪辑、会引流”的六边形战士!

“我自己也种了100多亩地瓜,虽然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但是为了找更多的销路,我和我们的电商团队一直在学习,下一步我也会开自己的直播间,把我们自己的农产品推广出去。”培训学员孙彦文说。

通过李家户镇共享直播团队两个多月的运作,眼下,吃到第一波“红利”的村已经涌现。西店村的龙峰桃不仅通过直播间增加了销路,也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我们通过抖音直播看到咱李家户西店的龙峰桃成熟了,公司就跟李家户这边联系,组织银座会员来采摘,到现场后发现龙峰桃的品质比直播间看到的还要好,顾客都非常满意。”德州银座商场运营经理李春英高兴地对记者说。

创建完共享直播间,建设好了直播人才队伍后,李家户镇并没有停下脚步。“李家户镇深入推动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整合电商人才、食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递公司等成立镇级电商联盟,组建以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电商团队,建设线上直播、线下教学两个平台,下一步,通过平台直播带货、家乡产品推介、集中培训等三大活动,全镇一盘棋,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实现村级增收、村民致富、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李家户镇党委副书记黄伟对记者说。

从田间到“云”间,从滞销到爆单,李家户镇用一场流量的“线上突围”,让乡村振兴变得又“潮”又有“料”!

 

本期短评

 

流量变“留量”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破圈”实践

 

当油桃遇上“家人们”,当村党支部书记变身“带货达人”,李家户镇这场又“潮”又有“料”的“线上突围”启示我们:乡村振兴不仅要低头耕耘,更要学会“云端”发声。

共享直播间里拼凑的桌椅设备,恰是基层智慧的鲜活注脚——资源有限但创意无限。从紧张忘词到侃侃而谈的村党支部书记,见证着新农人突破舒适区的成长蜕变。这种“政府搭台、能人引领、全民参与”的模式,既破解了人才、设备、销路的多重困境,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直播间成为乡村振兴新阵地,流量便成为新时代的“农资”。李家户镇的经验证明:乡村振兴不能等风来,而是应以主动姿态运用新技术,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农产品故事。期待更多村庄在数字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出圈”密码,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让流量真正沉淀为富民强村的“留量”。

 

扫码看视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